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走,去咖啡館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是個狂戀咖啡的"癮君子",也不知道在路過那些醇香四溢的咖啡館時,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充滿了不可理喻的渴望,從而慢下了原本急匆匆的腳步……
  是的,我是想邀上你,一起去喝杯咖啡.是的,不是去喝我常備在家裡的那種"即溶咖啡"——在沒有大段休閒時光的如常日子裡,你或者是我,的確是把它當作咖啡的替代品的,甚至我們還會騙著自己相信,這就是真正的咖啡了,而坐在溫暖的家中鬆軟的沙發裡,邀三五個好友品啜著它天馬行空地閒聊,就是咖啡的全部了.你說:那麼,何必去咖啡館?是的,在這樣一個春日的有著明媚的陽光的週末的午後,我邀你去喝咖啡,而且,必須去咖啡館,因為咖啡館裡,你喝到的,可不僅僅是咖啡.

  "你如果心情憂鬱,不管是為了什麼,去咖啡館!"

  深戀的情人失約,你孤獨一人,形影相弔去咖啡館!

  你跋涉太多,靴子破了,去咖啡館!

  你所得僅僅四百克郎,卻願意豪放地花五百,去咖啡館!

  你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卻總夢想當一個名醫,去咖啡館!

  你覺得一切都不如所願,去咖啡館!

  你內心萬念俱灰,走投無路,去咖啡館!

  你仇視周圍,蔑視左右的人們,但又不能缺少他們,去咖啡館!

  等到再也沒有人信你,借貸給你的時候,還是去咖啡館!

  ……"

  除此以外,我還可以舉出一百個去咖啡館的理由.所以,我們還是去吧.去看看在那些古老的咖啡館裡,除了令人迷醉得讓人飄飄然的咖啡的濃香外,還有著一些什麼,是被我們這些習慣了忙碌和緊張的現代生活的人所輕易忽視了的.

  擺在我面前的,除了一杯地地道道的"米朗琪"咖啡,還有一本厚厚的跟咖啡有關的書——這是旅歐攝影師,自由記者張耀在維也納"AAL"研究基金支持下,歷時數年,遍訪歐洲各國咖啡館後完成的關於歐洲咖啡館歷史文化的著作,名字叫做《打開咖啡館的門——歐陸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風雲》.大量的珍貴圖片及文史資料加上張耀本人睿智的推理及分析,讓我瞭解到與咖啡館息息相關的歐陸350年間的文化風雲.——這是一扇通往古老光陰的門,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和我一樣的"咖啡族",並且也和我一樣,有一個閑閑的假日的午後,那麼就來街角的咖啡館坐坐吧,順便,讓我跟你聊一聊這本書.

  "我們在咖啡館見!"這是在歐陸流行了三百多年的社交方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去咖啡館都曾是一種不費錢但是費時間的社交活動.所以無論是在多瑙河之都,還是在柏林,巴黎,羅馬或者阿姆斯特丹,咖啡館的常客都來自廣義上的"有閑階級"的圈子的老人,大學教授,學生,作家,心理醫生,畫家,戲劇新星,評論家,作曲家以及貴族遺老,銀行股東……真可謂是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無奇不有.從拿破崙,盧梭,俾斯麥,馬克思到叔本華,薩特——創造歷史以及描寫歷史的,都曾在這些各色各樣大大小小的咖啡館裡泡過幾天或者幾十年.

  隨意,散漫,落拓而又不拘一格,自成方圓,這就是歐洲咖啡館的傳統.各個咖啡館的常客們像是一群游離於塵世之外的精神上的隱居者,各自沉湎在自己偏愛的咖啡館和繚繞的煙霧裡,尋找著樂趣,尋找著知己.

  風雲變幻的三百多年裡,咖啡館裡的客人來來去去,成功的,落魄的,各領風騷數十年.咖啡桌上於是興起了"啟蒙主義";大革命風暴中心於是有了"政治咖啡館";而在風雨飄搖的政治背後,"文化咖啡館"成為歷史舞臺上的新角色;到了工業時代,城市中誕生了輝煌的"咖啡宮殿";而後,在著名的"咖啡中心"裡,一個"作家咖啡館"的哲學悄然成形;現代派藝術亦在從布拉格到維出納的咖啡館裡刮起一陣旋風……

  "金色的年代,處處都是咖啡館".這裡,不僅僅是種類繁多的咖啡的搖藍,亦是政治,宗教,建築,音樂,電影,藝術,文學五彩紛呈的舞臺.在咖啡館裡,喝咖啡或許只是某種形式,如同我們有時用眼淚表示喜悅而有時用笑聲,來咖啡館裡消磨時光的人,更在意的,恐怕就是隱藏在咖啡背後的那些思想和聲音,在這裡,氣氛和情調只是召集某一類人相聚一堂的信號.他們來了,不只品味咖啡.

  "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在歐洲的那三百多年裡,多人甚至以咖啡館為家,連給人留的聯絡電話和地位都寫咖啡館的."你如果想結識一個人,不必清楚他住哪兒,只需知道他常在的咖啡館."面對著張耀拍攝下的數百張圖片,我想像著盛極一時的咖啡館,心中一片神往.

  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咖啡館,而是影響歐陸至今的龐大淵遠的咖啡文化——一種我應該瞭解的文化.這,才是我想告訴你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