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攝影意境的分類

  從中國美學史上眾多的學者對意境的研究來看,由於角度的不同,對意境就存在著不同的分類。若從量的角度看,學者們曾提出過兩分式、三分式和四分式。在這裡我們僅對兩分式來進行探討,因為兩分式是得到了大多數學者一致認同,所以兩分式是討論的重點。將意境分為整體意境與局部意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王國維);兩組分式,(顧祖釗:《藝術至境論》)這兩組分式也最適合新聞攝影意境的分類。因此,將新聞攝影意境分為整體意境與局部意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組方式,以此來分別闡述。

  (一)整體意境與局部意境

  從整體意境來看,也就是由作品的實境與虛境共同構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藝術整體。從新聞攝影來看,新聞攝影畫面的整體意境是構成新聞攝影主題表現的重要形態,也是新聞攝影表現的主體特徵。整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是體現新聞攝影內容的主要表現形式。然而,用辯證的方法來看,整體又是由局部組成。而局部意境要服從整體意境。因此,從局部意境開始到整體意境的形成,是新聞攝影表現的必經過程。因而整體意境的體現是受到局部意境的制約。

  從局部意境來看,局部影像是組成新聞攝影畫面的主要因素,是意境幾大特徵主要真對的形態;也是畫面主體的表現對象。在新聞攝影的表現中,主體局部的選擇與表現是關係到整體內容能否得到全面體現的主要方面。從突出主體的角度來看,典型化的局部刻畫和其它局部向典型指向是形成攝影畫面整體統一的關鍵環節。從新聞攝影畫面形式表現的角度來看,畫面形式表現的原則只能有一個主體,其它都是局部的陪體。否則,畫面將無法形成視覺中心。因而局部意境的形態組合是體現整體意境的重要因素。

  整體與局部意境的關係,它們是不可分割的關係,是依存的關係。如何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這也是新聞攝影者審美創造能力強與弱的體現。

(二)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三則中說到,意境「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是由這而來的。王國維從情感在詩詞中出現的方式來分類的,把意境分成兩種。他所舉的歐陽修《蝶戀花》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和秦觀《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等詞句,在他看來,詩人感情色彩外露,帶有強烈的主觀表現意識,並把景物擬成人的情感。景物像人一樣兩眼流淚,猶如悲傷愁緒。

  新聞攝影意境對「有我之境」的運用,並不等同詩詞意境的「有我之境」。儘管新聞攝影是反映真實存在的事實,不能像詩詞畫意境那樣,進行主觀意造。但是,對新聞攝影事件的選擇和採用畫面形式的表現方式卻是主觀的。這種主觀性是新聞攝影者對客觀存在物在意識中的反映,是具有理性的、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個性特徵。理性的是對真實性的把握;感情色彩是對審美情感、倫理、道德的判斷與賦予;個性特徵是對採用形式表現和體現審美效果的選擇。因此,新聞攝影意境的「有我之境」正是體現在理性、感情、個性的統一之中,而且主觀意識比較突出,是屬於新聞攝影意境中的「有我之境」。這實際上是顯現在畫面上的意境之美。
返回列表